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我国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历程与路径优化
编者按:本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观点: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优化发展路径的关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很有必要总结我国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探索的经验,为进一步优化应用型高校发展路径、强化教育特色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路。
一、我国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政策轨迹
产教融合的雏形似可追溯到我国近代的“实业教育”,而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才逐渐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等关键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可以将我国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政策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深化期,这样的变迁历程折射出特定历史背景下学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真实关系。
二、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理论共识
产教融合的起点:理念融合。教育界和产业界的理念融合本是双方之间一种固有的天然联系,而要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教育界和产业界双方理念的相融是基础,需要二者正确认识自身的使命和价值。产教融合的过程:知识融合。产教双方之间知识的融合直接体现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融合。两类知识在产教彼此之间实现最大程度上的转移,方可视为产教“双主体”的真正融合。产教融合的结果:价值共创。应用型高校和企业产教融合的最终结果直接体现为二者的价值共创。因此,应用型高校和企业的价值共创是保持各自长久、高效发展的基础,尤其是伴随技术更新和知识生产速度的加快,双方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合作基础上形成价值共创命运共同体。
三、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路径优化
1.强化融合理念,提升合作意愿。产教双方的理念融合,意味着应用型高校和企业在看待产教融合这一活动时的观点一致性,根本上表征为二者是否有合作的意愿。要提升产教双方的合作意愿,首先要搭建以科研为纽带的产教深度合作模式,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双方在贡献和回报上的均衡性;其次要构建畅通的产教交流信息渠道,定期发布信息活动,及时了解双方活动动态,还可以通过正式授权各自联络人来协调彼此关系。
2.抓住关键要点,提升合作能力。综观应用型高校的产教活动,归根结底为学校师资队伍的产学合作活动。因此,提升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能力是保证双方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首先,加大引进高学历、具有行业背景的师资队伍的力度;其次,加强对在岗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使其尽快提高适应产教融合的专业素质。
3.遵从“善治”目标,构建共治模式。“善治”即良好的治理,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共治是路径,是实现善治这一目标所采取的途径。首先,校企合作共建资源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优化;其次,校企合作开展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基准的共治活动。
注:1.本文已经发表在《教育与职业》2020年第11期(原文字数:10780)
2.作者简介:连晓庆(1986- ),女,河南安阳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中德职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吴全全(1968- ),女,北京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研究员。(天津 300350)闫智勇(1973- ),男,山西阳泉人,北京全道智源教育科技院院长,博士后,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