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锦锐论文网-专业期刊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网站,咨询QQ:2604244082,电话:18810183632张编辑

论文发表

当前您在: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立德树人背景下叶圣陶德育思想时代内涵探析
  
立德树人背景下叶圣陶德育思想时代内涵探析
分类:教育论文 热度:

立德树人背景下叶圣陶德育思想时代内涵探析
 

新时代,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温叶圣陶德育思想,深度挖掘其时代内涵,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叶圣陶德育思想,突出体现了叶圣陶教育思想基于中国现代教育实践,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坚持育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文化精神和本质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创新性,深刻总结了我国现代德育实践的经验和智慧,揭示了中国特色现代德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新时代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受教育者自觉主动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宝贵借鉴。

立德树人背景下叶圣陶德育思想时代内涵探析

一、“做人”为根本:德育的意义和目的
 

叶圣陶从中国现代社会变革与人的发展对教育的整体要求出发,把以德育人、引导学生自觉“做人”, 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根本任务。
 

(一)适应中国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对整个教育的要求,坚持把以德育人、自觉“做人”作为根本
 

早在五四时期, 叶圣陶就指出中国现代社会所要求于学校教育的, “是以种种知识为基础, 立于真实的人生观上的教育; 便是‘怎样做人’ 的教育”。其后,他又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20世纪80年代,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他进一步指出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在社会主义社会, “必须使我国每个人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合格的公民”。
 

叶圣陶认为,中国现代德育的意义和目的,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现代以至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这同中国现代社会变革与人的发展对教育的整体要求,同整个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教育的根本是育人为本、以德育人,引导学生自觉“做人”。“做人” 的教育,包括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培养。而其中,德育无疑是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核心价值的。
 

(二)面对当代科技革命和经济社会变革对人的发展的挑战,主张教育更需要加强“做人”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和未来新科技革命和经济社会的加速变革中, 人的发展与培养面临种种挑战,德育相对知识学习来说,是否还那么具有根本性,甚至更加重要?对这个问题,叶圣陶早已作出回答。20世纪40年代末,世界处于二战结束、现代社会加速发展,我国即将迎来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转变之中,他就指出:“ 一切的知识根本就是道德。”在现代,“追求知识固然重要,尤其重要的却是问清楚追求的目标,必须使追求的结果增加德行的分量才好。”在他看来,一切知识的学习,无不受到学习者价值观的支配,受到学习者道德修养的制约。“学习不能没有中心,换句话说,学习这个,学习那个,要明白何所为。将趋向‘封建时代的权威主义和资本主义时代的个人主义’呢,还是趋向‘使人类的劳动力无限发展的集体主义’?对这个问题不作决定,学习就像盲人骑瞎马。”教育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特别是正确价值观养成,才能培养出造福人民大众、推动社会进步、有灵魂、有德行的知识享用者和创造者。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叶圣陶又进一步强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个人“不仅靠科技知能的高明,也得靠思想品德的纯洁,意志操行的坚强”。新时期教育更需要使学生加强“做人”的修养和自律。
 

历史证明,叶圣陶的这些论述不仅在当时是有深刻见地的,就是在今天看来也颇具前瞻意义。有学者指出:“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教育的形态。在人类知识共享时代到来的背景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必将让位于人类德性的成长,道德教育必将重新回到学校教育舞台的中心。”
 

(三)遵循中国现代教育的内在规律,阐明让德育更好地发挥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决定作用
 

叶圣陶还在许多著作中,从中国现代教育的内在规律上,从教育实践中德育与其他各育的有机结合上,论述了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中的决定性影响。他指出,德育要对人的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至整个教育,更好地起到价值导向、心灵自觉、精神动力、环境熏陶、品质提升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后他又强调:“《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他谆谆嘱咐青年学生:“要立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今天看来,叶圣陶的德育意义和目的论也是符合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

立德树人背景下叶圣陶德育思想时代内涵探析

二、“人生”为主题:德育的内容和核心
 

叶圣陶根据“做人”的教育总目标,从我国现代社会变革要求和青少年儿童发展实际出发,以“人生”为主题,抓住“人己一体”伦理精神这个核心,从政治、思想、道德三个层面,提出和构建了中国现代德育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以爱国立场、民主责任为要义的政治教育
 

20世纪,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以至改革开放,在整个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 “爱国立场”和“民主责任”,是叶圣陶在政治教育层面非常强调的基本内容。
 

一是“爱国立场”的教育,也即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的培养。叶圣陶充分肯定这个教育内容对于确立现代中国人的基本政治立场的极端重要性。他主张, 进行“ 爱国立场” 的教育, 不仅要在特定情况下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爱国进步运动,激发其爱国精神;还必须将之贯穿在学校的平时教育和各科教学中,贯穿在学生的整个生活中,养成其爱国习惯。
 

二是“民主责任”的教育。叶圣陶认为,这个教育应是贯穿我国现代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又一项根本性德育内容。“民主责任” 教育, 最主要的是要培养每个学生具有国家主人翁的精神和社会责任心, 积极参加、推动、管理国家、社会和集体的事,自觉自律遵纪守法。他指出,这一教育内容更赋予了中国人的道德修养以现代性的时代意涵。
 

(二)以人生价值、理想追求为重点的思想教育
 

叶圣陶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为学生奠定人生观,即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等的思想基础。其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时要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人生理想教育。他指出,“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的内容, 人人可以不同, 但是在今日, 咱们有共同的基本的理想”。在当时,“共同的基本的理想”就是“抗战必胜,建国必成”,这也是反映中国现代发展必然趋势的每个中国人应有的“共同理想”。
 

叶圣陶以孔子弟子颜渊为例教导学生:“从前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他不改其乐。”他主张要在思想教育中,将高尚的社会理想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化为每个学生乐观向上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成长动力,增强他们的奋斗精神,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
 

(三)以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 是把社会进步的道德理想和合理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行为, 并使之养成品德习惯的教育。叶圣陶认为,道德教育要指导学生学习社会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让他们在听讲中自动地动脑筋,将种种行为进行比较、分辨,同时在生活里凭自己的观察、思索和体验加以领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进而由正确认知上升为行动信念,自觉实践这些理想、规范,并在持之以恒的实践修炼中“养成良好习惯”。
 

道德行为习惯养成, 立足于基本的“为人之道” , 强调从小从早抓起, 但并不是仅限于儿童阶段, 而应该成为每个现代中国人或者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从儿童开始,到整个学生时代,以至终身发展必需的基本教育内容。
 

叶圣陶从政治、思想、道德等多个层面,构建了德育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一基本框架,包含了中国现代德育的多种功能和“做人”的全面要求,既弘扬优秀传统,又反映时代精神,并且针对受教育者实际,注重基础性、现实性、生活性。这一基本框架贯穿其中的核心,就是“人己一体”。“人己一体”,是叶圣陶对现代中国人面临的道德根本问题即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富有哲学意蕴的回答,是叶圣陶对适应中国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根本要求的伦理精神和价值原理的概括。其本质内涵是:在现代世界,个人与社会命运与共,密不可分。个人要“把一己融合在大群里头”, 努力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 甚至可以“舍小我为大我”;同时, 个人在融入大群、贡献社会中越能发挥主体作用,实现自身价值,就越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最后一段,引用了《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继续奋斗。由此可见,“人己一体”的伦理精神,也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古代圣贤对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的。

立德树人背景下叶圣陶德育思想时代内涵探析

上一篇:家庭教育论文-促进儿童成长:课后服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探讨 下一篇:有效的教育惩戒:从管理活动到教育艺术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