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大学文化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为主旨与创新向度
编者按:本篇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认为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创新其教育方法策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导向功能,积极营造优良的文化育人环境,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与辐射,大力丰富大学文化的时代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引领大学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文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良好的舆论氛围和不竭的精神动力,为培育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主旨 创新向度
大学是思想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大学文化是大学的重要内容,大学文化重在建设,大学文化和谐发展为牢固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路线,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它是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导向功能、辐射功能、育人功能和开发功能,是大学文化健康发展和先进文化传播辐射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推动大学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引领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体现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突出社会主义主旋律,提倡高品位,坚持以人为本和培育至上的教育目标,推进先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辐射。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导向功能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内核引领大学文化发展方向
大学文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质形态,它包含在大学之中,但又牵动和导引着大学的思维和行动变化。[1]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人格建构等方面起着引导作用。[2]大学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使大学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不断丰富大学文化的内涵,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利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重视大学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通过营造自然和谐、健康积极的大学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促进自我的健康成长。
奠定工作基础,确保扎实运转。以人为本和培育至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个性,培养素质全面与个性优长的创新人才是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首先,正确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大学生的主体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忠实于大学教育的内涵,因材施教使大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大学文化活动中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关于自我价值的意识,形成源自内心的力量。其次,处理好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关系,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实现“自下而上”的转变,激发大学生由外向内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使大学生自觉运用科学的价值标准,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多角度强化人文关怀,唤醒大学生对社会和祖国的情感共鸣。再次,处理好现实与未来、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既要注重借助鲜活的事例和可操作的方法,在大学生成长阶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并加以渗透,又要尊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倡导大学生将个人需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夯实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教育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3]国民教育和精神教育是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与大学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增强大学文化的凝聚力与生命力,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奠定大学生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自身价值观,在多元中强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增进社会认同,把当代大学生的多元化价值取向有效的整合和统一起来,克服错误的思想倾向,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如:东北师范大学立足价值引领需要,结合大学特色,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实施“思想必修课”工程。以国家和社会发生的重大事情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在引领中形成思想共识。其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深化大学文化的内涵,营造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大学学习氛围,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结合,开展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科技比赛、专家讲座等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人人喜欢、终身受益的必修课程,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遵循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好的发挥其导向作用,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凝聚力量和激发动能,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大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增强大学生的思想共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
把握大学文化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结构性,遵循大学文化建设规律。首先,健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建设运作过程的程序、途径和规则。健全大学各项管理机构,创新管理方法,搞好协调配合,在日常生活中使大学师生有章可循。其次,对大学文化进行全局的设计规划,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从教师文化到学生文化、从课内文化到课外文化、从通俗文化到高雅文化、从现实文化到虚拟文化等进行统筹规划,有序高效地进行大学文化建设,使大学文化适应全球化时代文化整合的历史潮流,吸纳优秀文化精华,立足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承担传承道德、弘扬文化的历史使命。
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营造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氛围。针对大学生特点、培养模式、文化氛围提升大学文化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把思想文化、人文文化、传媒文化、特色文化、群体文化、高雅文化、素质拓展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生活得到升华。如:清华大学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的特点,确立“显性的美育、隐性的德育”的工作理念;针对理工科大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严谨等特点,确立”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思维,根据不同专业大学生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再次,创新思路,促进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关心大学生的兴趣、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优化大学生的发展环境,依据大学生发展特点,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大学生将新的好的想法变成实际的事物,提供不断进取的动力,使得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情感得到满足,取得全面发展,有力促推大学文化蓬勃发展。
二、营造优良的文化育人环境
本篇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促推大学文化建设形成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深厚育人环境和氛围,使大学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被熏陶和养成,不断内化为大学生的理想追求、文化行为、乐观向上等行为、品质和习惯。
其一,通过自身特质去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用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大学环境文化,既是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又是大学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打造优良的大学环境为实现育人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建设环境优雅、格调高端、人文与自然和谐、传统和现代交融的大学文化,赋予大学校园中教学楼、实验室、花草树木等建筑物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整个校园散发大学的光辉历史和不俗品质,以及大学特有的尊严、神圣和凝重,充分展现大学的文明和进步,用风景如画的校园景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激发大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他人的情操,增强大学生对大学文化环境的认同感,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其二,优秀的大学精神文化能给予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给予其导向、熏陶、激励与约束。黑格尔指出:“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8]优良的校风、教学和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对大学生行为的养成具有无形的同化影响。大学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作用于每个大学生,并在他们身上打上烙印。确定好校训、校规和校徽,让大学生铭记校训,谨遵校规。如:清华大学“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严谨求实”的精神,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使得这两所大学放射着青春的光芒和魅力,激励着代代学子奋发图强。学生是学校的高贵财富,大学生是塑造母校精神文化的重要主体。鼓励大学生热爱母校,发愤图强,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建造校史馆,陈列有关校史的资料和事物,向大学生展示学校发展的坎坷历程,弘扬大学的优秀文化。如:哈佛大学已培养出多位美国总统、诺贝尔奖得主和普利策奖得主,学生的成功既验证了哈佛大学教育理念的正确,也体现哈佛大学办学的成功。精心策划并组织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各种颁奖仪式等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大学校长现身说法,让校长的教育思想积淀为可贵的大学精神文化,激励更多的大学生争先创优。如:哈佛大学的邓斯特、麻省理工学院的康普顿、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复旦大学的陈望道、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华中师范大学的李培根,中南大学的张尧学等等。
其三,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育人的行为保障。大学制度体现了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和规范。健全的大学制度文化能给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权力意识,强化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责任心,塑造和谐的人格。大学制度文化是对大学文化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大学生自觉成为大学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这既是建设好大学文化的前提,也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保证。大学制度文化不仅仅体现了大学的人文传统、办学思路和校风学风,还通过暗示、舆论、从众等途径对大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约束其行为方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大学规章制度的外显文化转为大学生的内隐文化,成为自身发展的价值目标,成为高等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如:牛津大学前副校长莫里斯·博拉指出:牛津大学成功的最重要经验就是有一套不断创新的方法,而这套创新的方法就是制度的保障,导师制是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一种独特制度,通过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不仅为牛津大学生学习提供了自由空间,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更让其能够适应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保障了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效。
三、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与辐射
优秀大学文化的传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就是培育有“人之精神”之人,滋养大学生的人性、人格和气质。大学教育使大学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要求,坚定政治信念,端正思想观点,建立道德理念,优化心理品质,确立行为规范。
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方式得以实现。首先,发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进一步开发。以信息传递给大学生,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其一,坚持先进理论体系正面灌输和引导是我国大学文化教育的强大思想和价值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正面主导教育,这既是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大学校园正确营造舆论导向的客观要求。增强课堂思想政治理论的针对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教材,让课堂教学成为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式。其二,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不间断引导。利用掌握的传播媒介及创造的条件,有组织的将社会的主导思想文化进行宣传,通过创办红色网站、制作德育网页,向大学生提供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信息,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其三,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培养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充分调动大学生主体参与性,让大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获得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念,通过主体的认同、接纳、吸收和消化,让所宣传的思想和意识上升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如: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大学生自主参与性较强的活动:绿色环保活动、社会考察调研、博士硕士研究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在社会和大学的协同配合下迅速发展,深受社会和学校的欢迎,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凸显。
把握时代脉搏,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内涵。通过大学文化的熏陶和社会活动的情感交流,将大学文化精神内化养育于大学生的心灵深处,两者有机结合,使大学生通过主体-客体-主体与内化-外化-内化的良性循环,实现文化吐故纳新的过程,使大学生成为有文化和有精神的人。其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活动,深化并提升活动的内涵,发挥大学生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渗透于各种活动之中,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辐射范围,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疏导,达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目的。其二,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思想体现以文“化”人的意识。大学要根据社会发展程度和自身的基本情况,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把先进大学文化的理念和思想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使大学师生能将其和工作学习实际结合,渗透在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形成一种制度、一种习惯和行为自觉。使“以人为本”的宗旨得到体现,“以文化人”的理念恰当运用,大学优秀文化更加深远传播辐射。[13]其三,加强大学学风建设,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将大学育人、文化建设和成长成才等结合起来,合理安排,统筹规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工作于一体。倡导学术无禁区,思想不强制,体现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和社会责任、科学道德、科学规范的和谐统一,使之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部过程。同时,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大学生活动,有计划、有组织的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在,增强大学生对党、国家、社会的热爱,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如:复旦大学以大学生文化活动为抓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才。学校的“燕园剧社”、“复旦人周报”、“复旦人节”等活动,融大学生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使大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达到“悄然”育人的目的。
四、丰富大学文化的时代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的观念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大学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14]针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时代主题,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拓宽大学文化的时代内涵,倡导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和观念,运用充满时代气息的思想精神教育、说服、激励大学生,向大学生传播新信息,传达新思想,传授新知识。
其一,拓宽文化时代内涵,培养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觉是文化创新的着力点和先进文化模式运行的具体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模式的运行是大学文化自觉的保证,是大学文化前进的动力和源泉。[15]创新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前提,重视大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的贡献,以及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坚持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适合自身的大学理念,推动大学文化内涵的时代创新。秉承“以人为本”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尊重学术自由,追求卓越,进行实事求是的学风建设,一切从实际出发,严谨教学,培养大学生崇尚创新,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念,鼓励建设性的批判思维,推崇敢于挑战探索,不惧怕失败的勇气,实现人本与科学相融合、自主与合作相统一。
其二,彰显办学个性,突出文化品牌。每一所大学文化都有和其他大学一样的地方,也有彼此相互独立的个性。发挥自己具有特色的办学精神和文化内涵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大学的个性特色就是大学的文化。[16]办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凝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和经验形成的,特色的办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文化特色形成的基石,要促进大学文化的发展,就要提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内涵。[17]如: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精神是“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精神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北京大学的办学精神是“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中国科技大学的办学精神是“以学生为中心”。一所好的大学总是以创造社会优秀的共同价值观念作为教育的使命,培育以大学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是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培育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大学特色的社团组织,建立一批能够满足大学生多元文化需求的学生社团,培养出一批教师骨干,帮扶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建设,鼓励科技服务性社团的发展,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方向,形成文明诚信、崇尚科学、团结友爱、平等自强、关系融洽、共同发展的新型大学人际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文化氛围。
其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大学文化建设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以高雅文化为主流,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以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开展专家讲座、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等活动,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启发大学生自发的、主动的参与大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传播媒体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建构社会主义清新的文明风尚;加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升华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爱党、爱集体的社会主旋律,使大学生在享受节假日的同时,品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升华精神内涵;寻求大学文化传承和开展文化活动的有机契合,引导大学生获得学术知识、热爱自然,珍惜生命,涵养道德,愉悦情调,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使大学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文化高地”,丰富大学文化的时代内涵实现现代化的飞跃发展。[18]
本篇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大学的前途命运,关系大学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新形势下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遵循大学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的轨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大学培育出全球战略思维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原作者: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刘新庚 刘韧
参考文献:
[1]刘新庚,刘韧:《论大学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2]韩延明:《大学文化育人之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29页。
[3]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90页。
更多职称论文发表立刻咨询锦锐论文网QQ:2604244082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