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论文:吴冠中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
摘要:本篇艺术教育论文“吴冠中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主要讲述:吴冠中和徐悲鸿是我国美术教育界的大家,二者不仅有着丰富的作品,同时他们的教育观念,对于我们当代的美术教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吴冠中和徐悲鸿由于彼此的生存年代不同他们的成长环境也有差异,所以导致了他们二人对于美术教育方面有着各自的见解,本文将主要结合二人的相关经历,包括后期的美术创作的方面,重点分析二人对于美术教育方面产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探究出一条适合当代美术教育的良好发展之路。
关键词:吴冠中,徐悲鸿,美术教育,现实意义
在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中,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吴冠中和徐悲鸿二人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大家,与此同时,他们二人也是伟大的美术教育学家。二者都致力于美术教育研究,并且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细分开来,二者的教育思想也有着一定的不同点。本来将主要深入挖掘二者关于美术教育中所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与此同时,深入的挖掘二人对于美术教育未来的巨大推动作用,及对中国美术发展的意义。
一、吴冠中和他的美术教育思想
可以说吴冠中的作品具有他独特的个人特色,并且他的美术教育理念也十分出色,堪称是美术界的教育大家,吴冠中思想开放,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感,他说进行的美术教育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
首先,吴冠中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美术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模式,他并不是单纯的美术创作,所以美术教育也要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为人的素养,也就是我们平时说说的美术教育,在教美术的同时也要育人。在我国近代的美术教育发展当中一直都有一些偏颇之处——很多人认为美术教育就是在教画画,从最初级的铅笔素描发展到油画,以至于后来的水墨画等等,在大众的眼中,美术教育其实更忽略了这种教育性,单纯的强调美术性,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吴冠中的眼中,美术老师所从事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画画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创造性培养他们的视野和内在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总体实现,全面发展,他认为,美术教育中实践的成功教育,就是学生并不单单依靠美术来谋生,而是要从美术之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这一点也正是他说主张的美术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所在。
吴冠中所主张的美术教育,不仅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领域能力,同时更要使学生变得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更加完美的人,单就美术这一领域来讲,古今中外的名画呈出不穷,学生想要在美术这一领域有所建树,必然要突破以往的那些优秀的作品,但是美术本身又具有一些临摹性和参考性,所以吴冠中认为,美术教育者应该着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性,让他们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在作品之中,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因此总体来说,在吴冠中的眼中,美术教育不仅仅要培养一些美术方面的能人,更要培养思想界的能人。
其次,吴冠中主张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重视形式美的启发性教育,其实无论是什么科目,教学内容都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教师既是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教育的客体,教学相长,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目前随着我国整体的教育改革推进和发展,现代的教学内容已经能够以更加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美术教育也是如此,在过去,中国的美术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要用其他国家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内容,其实这并不适用于我们中国本土的学生来发展和学习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美术教育也逐步迎来了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整改,尤其是在现代美术教育课程已经实现了科学化,系统化,层次化,因此吴冠中所提出的形式美才是美术教学中要注意的主要内容的观念是十分具有先进性的。
具体说来,吴冠中所提倡的美术教育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在教学当中要以点和线与面相互结构的法则来进行美术教育,这里并不是说对于事物进行抽象的描绘,当然更不是无形象,那种单纯的想象的描绘,吴冠中所提倡的是在有型物体之中,提炼出一种精神力,是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意义体现在作品之中,并不仅仅拘泥于自然事物本身。
这就需要提到吴冠中的另一个教育理念——培养慧眼远远重要于训练双手。这里的培养慧眼,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那种对于美的感受和发现的能力,生活之中处处都是美,只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们,恰恰需要培养这种眼睛才行。吴冠中十分提倡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审视能力。而我们现代社会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不仅强调对于本身物品描绘的能力,同时更要求学生们能够仔细品味所画物品的内涵和精神,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一次进步。
第三,吴冠中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在整体的教育活动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其实形成一种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认为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者,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甚至能够左右学生们的思想,其实这种教育模式是有着集体消极的作用的,因为学生一味的只服从老师的要求,结局只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一种学生,并且学生们的天性和自我创造力早晚会淹没在老师的威严之下。但是从相反的方向上来看,如果老师对学生不加任何管束,那么学生就会随意发展,教师的教学地位受到了忽视,就很容易出现对学生的管理问题。而在吴冠中的眼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由于老师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学生只有学到了这种经验,才能避免犯前人的错误,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一点一点的积累最终成为很优秀的人才。但是与此同时,这种做法也有消极性,因为教师的观念一般都是继承前人的,所以肯定会有一定的落后性,因此在教学上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把学生也带的落后了,因为美术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科学,一味的沉迷在过往而不思创新,最终只会使美术教育的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正如吴冠中所主张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老师才是传递知识的主体,与此同时,有的时候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并不是学生所需要的,所以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当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学生虚心向老师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但是学生也要能够走自己的风格之路,而不是一味的沿袭教师的风格。在借着老师这棵大树乘凉的同时,又能够有自己的新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总体来说,吴冠中作为美国的美术大家和美术教育家,其思想中有很多对于我们当代美术教育发展有利的部分,吴冠中是划时代的教育大家,因为他不仅能够看清当时社会的美术教育现状,同时他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平经验和教育理念,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教育思想体系。
二、徐悲鸿及其美术教育思想探析
徐悲鸿是我国绘画事业中,具有深刻影响的画家之一,与此同时,徐悲鸿所从事的美术教育工作也使其成为一名重要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徐悲鸿看来美术并不仅仅是自己的成就,只有教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为中国的美术事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这才是一名画家所需要做的,徐悲鸿把自己的美术事业发展同美术教育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自身素养能够得到提高的基础之上,结合所学,走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美术之路。
我们都知道徐悲鸿擅长画马,只要徐悲鸿画出的马,我们不仅能够看出属于马本身自然的特点,而且甚至在他所画的马中蕴含了一种精神,在我们眼中的这匹马,甚至已经不再是马了一样,它代表了一种勤劳,肯干,拼搏的精神,因此徐悲鸿的作画方式主要是在准确的描述这一物品的外在同时又富有物品,一定的人格魅力和时代精神,我们从他的画作中能够看出他对于社会的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态度和艺术观。
首先,徐悲鸿的美术教育理念。在徐悲鸿看来,素描是十分重要的,在美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当中,素描可以堪称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作为一种西方的艺术形式,在20世纪初的时候传入了中国徐悲鸿则将这种西方艺术形式同我们中国画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和改良,他希望中国画的改良仍然坚持自身的艺术传统,优点是一定要能够保留的,但是同时对于当时社会上传入的西方文化艺术,例如素描等等,则我们需要采用一种合理的方式,将其融合到我们本身的优秀的中国画之中,他认为文化艺术并没有国界之分,任何好的精华的东西都应该能够融入进艺术作品之中,与此同时,徐悲鸿也认为,人在作画的时候并不能仅仅的去描述出外表,应该重点将画面用写实的手法展现出来,同时如果是涉及人物的画,要体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包括人物的性格精神等等,从而使看画的人能够通过画作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物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在塑造人物时,一定要用心去塑造,并且达到形神兼备,这样才是真正优秀的美术作品。
其次,徐悲鸿的美术思想教育之中,突出写实性的教育,徐悲鸿认为美术需要写实,写实就是求真,在求证的过程当中,坚持美和善,那么该美术作品就能达到真善美的完美结合徐悲鸿早年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明白了艺术与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任何高雅清新脱俗的作品,归根结底都是来自于生活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要源于生活,然而艺术品终究是艺术品,不能够将生活中的写实完整的突出之后,就没有任何延伸了,所以艺术品还要能够高于现实生活,因此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研究,如果脱离了事物的原本本质单纯的从抽象意义上去创作的画,那么就会没有真实作为基础,也就不是真正的意义,只是空中的海市蜃楼而已,徐悲鸿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把真,善,美三点作为艺术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这种正确的美术观念。
第三,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具有实践方面的特色,由于徐悲鸿追求美术的真善和美,因此在他的作品之中所描绘的事物栩栩如生,同时兼顾到一种优秀的内涵和气质,而徐悲鸿也把这种方式方法落实到他的美术教育之中,徐悲鸿将中西的美术优秀因子都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中国传统美术艺术形式,在他的美术教学当中,除了教授中国传统的美术之外,徐悲鸿还会加入一定的西式美术教学,针对于学生写实技法和写生素描的训练也是大大加强,在徐悲鸿从教的20多年里,他为中国学院式的美术教育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教育方面,他十分提倡写实主义,认为只要达到客观的真实性,才能表现出对象本身的内涵和自我的风格。作画之前一定要积累重要的素描能力,因为素描才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种教育理念为我国后来的美术事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本篇艺术教育论文指出:总体来说,在中国美术史上,徐悲鸿是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的,他所从事的美术教育,细致入微,而且形成了自我的理论体系,对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上,都是十分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因此,徐悲鸿堪称是美术教育的大家。
三、二人的美术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
无论是吴冠中也好,还是徐悲鸿也好,他们所主张的美术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来说,都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的,每一种教育理念都有着其生活的时代与背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终究是要根据现在的情况进行改良,而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之中,美术作为一种学科,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二人对于美术教育中追求事物的内涵和精神,以及以写实的手法来创作失误的教育观念,在我们现代的美术教育当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可以说现在的美术教育在吸收了二人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的特点,形成的一种新型化的更符合教育需求的教育发展形势。
总体来说,吴冠中与徐悲鸿作为画家,对中国的美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二人作为美术教育学家,也对中国的美术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们的教育理念当中,都各自有各自的闪光点,而我们现代的美术教育,要充分的吸收二人的精华之处,这样才能更加符合我们现代的美术教育发展需求,总体上推动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中国的美术界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勇力.厚德载物[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99.
[2]郑闻慧.黄胄谈艺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32.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1.
[4]华天雪.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34.
[5]杨秋林.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9.
[6]紫都,霍艳文.徐悲鸿生平与作品鉴赏[M].北京:远方出版社.2005.157.
[7]吴冠中.我负丹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1.
[8]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51.
更多关于艺术教育论文立刻咨询锦锐论文网:
qq:2604244082张编辑
手机:18810183632
网址:www.lwbao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