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论文-农户可持续生产技术的持续采用意向研究
摘要:本篇农业科技论文基于安徽省稻农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户可持续生产技术的持续采用意向。结果表明:农户技术采用评价、技术采用满意度、感知有用性、持续采用意向之间有密切关系;感知有用性与技术采用满意度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评价中新技术相对优势、所需劳动量、简易程度三个维度通过感知有用性与技术采用满意度间接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产生正向作用,稳定性与相容性两个维度通过技术采用满意度间接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产生正向作用。农户技术采用评价中的简易程度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总影响最大,其他依次是相对优势、所需劳动量、相容性、稳定性。
关键词:可持续生产技术;持续采用意向;农户;安徽省
农户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体,其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户技术持续采用作为农户技术采用的重要阶段,哪些因素决定农户持续采用意向?其背后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深刻影响着农业技术的有效扩散,而且能够为政府出台促进农业新技术采用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持续采用意向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与服务领域,其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为期望确认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创新扩散理论。基于期望确认理论,Bhattacherjee对网上银行用户持续使用意愿进行实证分析[1]。基于技术接受模型,Gefen对学生的B2C网上购物进行研究[2]。基于创新扩散理论,Karahanna et al.运用DOI理论研究用户采纳和持续使用之间的区别[3]。国内相关研究在借鉴国外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信息技术与服务的发展实践,对视频、社交网站[4-5]、移动商务服务[6]、网上银行[7]、企业基层员工信息技术[8]的用户持续采用意向进行了实证研究。
由于农户技术采用的特殊性与调研数据获取的有限性,国内外学者对于农业新技术的持续采用情况很少关注。因此,本篇农业科技论文借鉴已有成果,构建农户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的结构方程理论模型,并运用安徽省稻农秸秆还田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一、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说
1.农户技术采用满意度与持续采用意向的关系
农户技术采用满意度表现为一种累积满意,农户依据过去采用某一项新技术的经验而对其形成的总体评价,这种总体性评价决定了农户是否会再次且持续采用该技术。因此,将农户技术采用满意度定义为农户对过去采用农业新技术的经历做出整体性评价后形成的满足程度,由此提出研究假说:
H1:农户技术采用满意度对持续采用意向有正向作用。
2.技术感知有用性与持续采用意向的关系
技术感知有用性是指农户采用技术感知到利用新技术可以提高其生产绩效的程度。感知有用性是用户满意和持续使用意向的重要因素。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感知有用性与持续采用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感知有用性是持续采用意向的直接地决定因素之一;同时感知有用性也是农户技术采用满意度的一个前因。农户对于新技术采用的感知有用性将直接影响技术采用满意度,进而间接地影响农户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由此提出研究假说:
H2:农户技术感知有用性对持续采用意向有正向作用。
H3:农户技术感知有用性对技术采用满意度有正向作用。
3.农户技术采用评价与采用满意度、感知有用性的关系
(1)农户技术采用评价与采用满意度、感知有用性的关系
农户技术采用评价是农户采用某一项新技术后,将新技术与前期使用的技术进行对比获得相关评价结论,进而决定是否持续采用该项新技术。农户是否将持续采用某一项技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该技术的采用评价。在农户技术持续采用阶段主要关注的是农户对技术有用性的感知与技术采用后的满意度,农户对技术采用后的评价主要通过感知有用性、农户满意度两个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技术持续采用意向。
(2)农户技术采用评价的维度
技术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传播速度的快慢,这些特性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本身所具有的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程度、可试验性以及可观察性(Rogers,1983)。据此,本篇农业科技论文提出农户技术采用评价包括新技术相对优势、稳定性、所需劳动量、简易程度、相容性五个维度,以此分析五个构成维度、农户技术采用满意度与感知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一是新技术相对优势。农户在新技术采用后,进行比较时通常会考虑该项新技术带来的产量增加、产品质量提高、市场收益提高、新技术采用成本、可持续生产技术还会考虑技术采用对于土壤与环境的保护。二是稳定性。指新技术采用时对外界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具有应对自然风险、有稳定抵抗能力的新技术是影响农户持续采用新技术的主要因素。三是所需劳动量。在当前农户兼业已成为农业生产主要特征的背景下,农户在评价新技术时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技术是否省时省力与所需劳动量程度,从而将时间更多投入到收入相对较高的非农兼业上。四是简易程度。户主文化程度对其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有正向影响[9]。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理解能力差成为技术采用的阻碍因素。因此新种技术在简易程度上是否易于农户掌握是农户持续采用新技术的一个标准。五是相容性。指新技术是否适合当地使用、是否易于推广扩散、是否能在当地持续使用等。相容性好的新技术有利于保证农户种植效益,提高农户采用新技术评价,促进其持续采用。本篇农业科技论文为了分析农户技术采用评价五个维度、农户技术采用满意度、感知有用性、持续采用意向之间的关系,假设H4、H5均可拆分为维度层面的子假设:
H4a—H4e:农户技术采用评价的新技术相对优势、稳定性、所需劳动量、简易程度、相容性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用满意度。
H5a—H5e:农户技术采用评价的新技术相对优势、稳定性、所需劳动量、简易程度、相容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二)研究方法
结构方程模型(SEM)能够就多变量或潜变量之间的多重联系进行定量分析,包括潜变量和观测变量。结构模型反映各潜变量之间结构关系。测量模型反映潜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关系。具体方程形式如下:
分别为内生潜变量、外生潜变量与各自观测变量的回归矩阵。潜变量可通过测量模型由观测变量反映。为验证上述研究假说,并结合调研实际状况,本篇农业科技论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农户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二、样本说明与量表设计
安徽为水稻主产区与国家粮食主产区,以该省为例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篇农业科技论文数据来源于对安徽省凤台县毕湾村、蚌埠市汪圩村、明光市徐郢村水稻种植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状况进行的实地调研。之所以选择秸秆还田技术进行研究是因为秸秆还田技术兼具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双重特性,其推广使用能够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解决滥施化肥农药造成的生态恶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推动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调研发放问卷222份,回收问卷222份,所有问卷均有效。
调研农户问卷主要涉及农户基本信息、稻农可持续生产技术采用、稻农可持续生产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等内容。从样本农户来看,户主年龄普遍较高,50岁以上年龄段的户主是水稻生产的主体;并且户主文化水平普遍很低,小学及以下水平占60.54%,初中水平占34.08%,高中及以上水平仅占5.38%。围绕着影响农户技术持续采用意向假说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农户技术采用评价的新技术相对优势、稳定性、所需劳动量、简易程度与相容性5个维度,技术采用满意度,感知有用性,技术持续采用意向共8个结构变量,涉及28个观测指标。其中新技术相对优势有5个题项、稳定性有3个题项、所需劳动量有2个题项、简易程度与相容性各有4个题项,技术采用满意度有3个题项,感知有用性有4个题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有3个题项。测量方法为李克特5级量表法,依据具体设计的与被访者对某个观测题项的态度有关的测量题项进行直接访谈。如被访者在访谈中对被问题项持有肯定的态度,回答时就会做出积极性的陈述,回答选项设有“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完全同意”,分别对应上述回答赋值为1、2、3、4、5。本篇农业科技论文运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统计软件VisualPLS进行数据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调研数据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在信度方面(见表1),8个潜变量的信度系数Cronbach'sα值均在0.6以上,组合信度均在0.6以上,说明潜变量的观测变量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且模型具有较好的组合信度。在效度方面,28个观测变量中,一项测量题项因子载荷小于0.5,剔除后重新计算得出27个观测变量因子载荷均大于0.5,且由T值表明都具统计显著性,平均提取方差(AVE)也基本达到或超过0.5的判别标准,表明调查数据具有较强的收敛效度。各潜变量AVE值平方根大于各潜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绝对值说明各潜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
表1 信度检验表
(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对潜变量之间的研究假说进行检验,T值显示了潜变量间的路径系数结果(见表2)。估计结果表明除了H3:稳定性对感知有用性正向作用、H6:相容性对感知有用性正向作用外,其余假设均得到验证。
1.潜变量对农户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的路径分析
通过估计潜变量之间的总效应(直接影响效应与间接影响效应之和)来衡量影响因素对结果变量的影响强度。如表3所示,感知有用性与技术采用满意度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优势对感知有用性与技术采用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的总影响效应为0.23。稳定性对技术采用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的总影响效应为0.01。所需劳动量对感知有用性与技术采用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的总影响效应为0.23。简易程度对感知有用性与技术采用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的总影响效应为0.51。相容性对技术采用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的总影响效应为0.03。比较各潜变量总影响效应来看,农户技术采用评价中的简易程度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的总影响最大,其他依次是相对优势、所需劳动量、相容性、稳定性。这意味着强化农户新技术持续采用意向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尽可能保证采用新技术的简化程度,提高新技术相对优势与减少新技术采用的劳动与时间量。技术稳定性与相容性对感知有用性的正向作用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稳定性与相容性对感知有用性的路径系数为正,一定程度说明稳定与相容对农户感知有用性有正向作用。
表2 路径系数与假设检验结果
注:T值在1.64、1.96、2.62以上表示分别通过10%、5%、1%显著性水平检验
2.观测变量对潜变量影响分析
在潜变量新技术相对优势中,五个观测变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较传统技术产量提高、质量提高、保护环境、降低成本权重分列前4位,表明越能够有效提升产量与质量、减少支出的新技术,农户越倾向于持续采用。
在潜变量所需劳动量中,劳动力减少、省时省力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省时省力权重最大。这是由多数水稻农户都从事兼业活动所决定的。耗费大量劳动力与时间的新技术即使对生产再有益,由于务农机会成本高,农户出于自身需要也不愿采用,更谈不上持续采用。
潜变量简易程度的四个观测变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相差较小,意味着简单、易用、复杂程度低、无须花费较多时间学习的新技术,农户越易于持续采用。这与省时省力的新技术农户更愿意持续采用相互验证。
潜变量稳定性与相容性的观测变量权重在0.25-0.45之间,说明采用越稳定、抗不利因素能力越强、越适合当地使用且易于推广的新技术,越有助于提高农户技术持续采用意向。
潜变量感知有用性与技术采用满意度的观测变量权重几乎相当,其影响方向一致,即持续采用意向越强的农户,在新技术采用之后都能够明显感受到新技术的好处与有用性,并且对于技术采用后的满意度也较高。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篇农业科技论文以安徽省稻农采用可持续生产技术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户可持续生产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技术采用评价、农户技术采用满意度、感知有用性、持续采用意向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农户技术采用评价可划分为新技术相对优势、稳定性、所需劳动量、简易程度、相容性五个维度构建结构方程理论模型。(2)感知有用性与技术采用满意度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评价中相对优势、所需劳动量、简易程度三个维度通过对感知有用性与技术采用满意度的显著正向影响,从而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产生正向作用。稳定性与相容性两个维度通过对技术采用满意度的显著正向影响,从而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产生正向作用。比较各潜变量的总影响效应,农户技术采用评价中的简易程度对技术持续采用意向的总影响最大,其他依次是相对优势、所需劳动量、相容性、稳定性。(3)在观测变量中,较传统技术产量与质量提高对新技术相对优势影响最大,而保护环境的影响并不突出;省时省力在潜变量所需劳动量中权重最大;其他潜变量的观测变量权重几乎相当,其影响方向均为正。依据上述研究结论得出如下政策启示:
(一)完善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速可持续生产技术的扩散
提高农户技术采用评价、农户技术采用满意度与农户技术感知有用性最终都有赖于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等多项措施综合运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引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各类科技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动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联合协作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并存的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综合运用技术补贴、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逐步完善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从而充分发挥出新技术优势,有效提升农户技术采用评价、满意度与感知有用性,促进技术持续采用,加速可持续生产技术扩散。
(二)开发推广简单易学易用、能够提高产量且有效减少劳动量的新技术
对于农户兼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国农户而言,最排斥的就是技术操作复杂、不易采用且劳动强度大的新技术,精耕细作的传统被逐渐摈弃,取而代之的是最受欢迎的简单易用、省时省力、见效快捷的先进适用技术。因此政府在实践中应结合农户基本特征与技术需求,以开发推广简单易学易用、能够提高产量且能有效减少劳动量的新技术为导向,在保证技术采用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做到先进技术“傻瓜化”,使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省事省力,简便实用,有效满足农户需求。
(三)农业技术创新必须兼顾农业发展目标与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
既实现农业发展目标又要保护环境成为创新可持续农业技术代替传统农业技术的主要目标。具体就可持续生产技术而言,农户作为采用主体,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只有能够给其带来经济效益的技术才能得到农户的持续采用。而可持续生产技术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其创新的艰难性,因此政府对于急需的纯粹环保类技术,除了短期内通过激励方式促使农户采用,长期应尽快发展各种满足农户要求的替代技术。
本篇农业科技论文原作者安徽财经大学合作经济研究中心 李想
参考文献:
[1刘莉.社交网站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基于信息获取和人际交互的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11):17-22.
[2]孙建军,裴雷,刘虹.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视频网站持续使用模型构建[J].图书情报知识,2013(5):82-88.
[3]徐国虎,孙凌,许芳.网络用户移动签到服务持续使用意愿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4):131-138.
[4]刘刚,黄苏萍.用户控制感知对网上银行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58-61.
[5]孙霄凌,朱庆华,范哲,吴克文.传统产业企业基层员工信息技术持续使用研究——基于江苏南通纺织业的实证分析[J].情报科学,2013(7):112-120.
[6]储成兵,李平.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研究——以使用环保农药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3):89-93.
更多农业论文发表立刻咨询锦锐论文网QQ:2604244082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