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论文-本道术原: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的建设逻辑
自2010年以来,“分类多样发展”成为国家和地方普通高中事业发展与办学改革的总体战略要求,其中加强特色办学成为落实总体战略的一大举措。对于特色办学,普通高中学校(下文中学校、高中、特色学校等提法,如无特别说明,均指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比较普遍的抓手和突破点在于课程,即通过强化普通高中原有的课程(如音体美、英语课程等)及新增特色课程(如财经金融、航海文化课程等),使学校在某些课程或领域中突显育人特色。一般而言,学校特色发展都有一个阶段性提升的过程,从开展一个面向少数人的特色项目(或者强化某一类科目)做起,然后不断放大对象并相对给予较多的人财物资源,使学校在一定方面体现出办学特色,进而在此基础上在学校办学顶层设计、育人目标、课程体系和资源系统上体现和服务特色发展,成长为特色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实践表现:有的学校面向部分学生开设特色课程,有的学校则把面向全体学生和部分学生结合起来开设,有的学校把一部分特色课程纳入基础必修范围,有的可能仅限于拓展选修范围,也有的把两者结合起来。课程是育人的根本,聚焦课程自然抓住了特色办学的核心。学校的不同做法突显了特色办学中课程实践的丰富性,但同时也应予以思考:特色高中与课程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什么?建设特色高中的课程之路通向何方,到底该怎样走?本篇高中教育论文试结合上海地区和学校近年的探索,对这些问题作一思考分析。
一、立本:以特色办学撬动育人模式转型
育人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含育人目标、育人素材、育人方法手段以及能够统整目标、素材、手段方法,使之协同的管理运行机制。
总体而言,当前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最突出的问题当属育人同质化。目标上过度偏倚升学而弱化人的整体素养提升,片面追求升学知识技能的掌握,选择性遗落升学之外的关键素养培育;育人素材上过度依赖高中规定课程和统编教材,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教材的自主权没有得到主动、充分、有效开发利用,课程的差异度、多样化不够,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更好满足;方法手段上过度依赖教师讲授、学生识记、纸笔考试,追求在校内“一站式”速成,学习的广度、深度、丰富度缺失,纸上谈兵,知行联结不够;管理运行能做到高效率的协同,但是这种协同高度服务于考试导向、升学导向,很多学校的效率是不低的,但只是朝着一个有限的目标迈进,导致育人宗旨片面化、畸形化。
诚然,学校不是同质化问题的唯一根源,但不容否认,学校确实是问题的集中暴露点,所以突破口必须从学校里寻找,在学校打开。面对同质化问题,着眼改革之方向,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其中特别指出“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学校的特色教育、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不是给学校涂脂抹粉、锦上添花,而是要着眼办学改革,更要着眼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特色高中要能为普通高中办学提供一条创新且可行的道路,更要能为高中育人模式创新提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这是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必须坚守之根本。
二、寻道:用课程打开特色办学之门
本立而道生。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之道在哪里?课程足以打开吗?学校作为主体,其基本职能一为办学,二为育人。课程是办学之所托,没有系统课程的办学将会是一盘散沙,这样的学校将不复存在;课程是育人之蓝本,没有课程的育人将缺乏神魂与筋骨。特色学校建设既包含办学的改革,也包含育人模式新的探索,因而,课程之于特色学校建设,既是内容又是手段,于理于实都应成为开启新篇章的重中之重。
展开来讲,第一,课程是育人蓝本和办学基本循环中的一环,特色学校建设既是办学范畴的行为,也是育人范畴的行为,两类行为均以课程为纽带和支点发生。课程是学校基本育人行为的蓝本,一概不能脱离。从理论逻辑上看,学校育人的基本行为是教学,学校管理行为、师生交往行为等都是教学的从属或者辅助行为,教学的蓝本来自课程,所以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支点,担当着学校的育人功能,也正是课程决定着学校育人的厚度。第二,课程是学校办学的内在而必要的构成部分,任何学校概莫能外。课程是办学基本循环中的核心一环,办学的基本循环包括确定办学理念、树立培养目标、开发建设课程、开展教学实践、实施管理评价。几个环节依次接续,环环相扣,构成学校办学的基本循环。
概言之,特色办学本质上是学校的一种育人行为,从同质化办学到特色办学,是对育人的一种变革式探索,因而课程也成为特色办学的关键,既是特色高中建设的内在要素,也是特色高中建设的主要支撑。
当然,如果放眼中国乃至世界,我们也可以发现,凡是特色鲜明的高中无一例外地在课程设置上着力谋求变化,均把办学和育人特色的核心突破口定在课程上。如英国公学系统,其主张培养包括体能、礼仪风度、性格和学术在内的完满的人格,因此特别强调课程的全面性,从基础阶段到最高阶段,设置了体系完整的课程结构门类。再如美国的史蒂文森高中,其教育理念是给所有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核心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塑造学生的完满人格。为了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特别注重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学校开设了11类共计162门必修课和选修课供学生学习(见表1)。
表1英国公学课程的基本构成
三、探术:以融分结合统领特色课程建设之策
课程构建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结构、教学与评价、支持性资源和衍生管理等方面的建设等。其中,课程结构建设是基础,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能对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进行充分的诠释并提供支撑,也能为学校的教学改革、人力、资源和管理指明方向和发力点。
普通高中开展特色教育,从基础教育属性上看它是有特色的基础教育,从特色教育特性上看它是重基础的特色教育。所以其特色教育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部分学生相结合的,一定是基础性特色教育和发展性特色教育相结合的,这就对特色课程的系统构建提出了特别要求,要直面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特色课程如何呼应育人目标以保持从育人顶层到实践层的一致性?即育人目标应成为特色课程诞生的依据,特色课程应为育人目标提供具体支撑。
第二,特色课程如何涵盖不同类型并体现基础、拓展和研究功能?即特色课程要自成体系,既体现出基础性以满足全体学生的特色基本学习需求,也体现出结构性和多样性以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
第三,特色课程如何进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并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即特色课程是学校总体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呈现融合、替代和补充关系。
结合上述问题,借鉴上海特色高中课程建设的经验,笔者提出“融分结合”的特色课程建设策略,具体为八个字,即“自成一体、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