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论文: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本篇农村教育论文基于“三农”环境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再认识,剖析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提炼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既是新时期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更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需要。
一、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1.农村职业教育是释放乡村经济活力、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职业教育能够帮助优化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三产动态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2.农村职业教育是培育生态文明、助力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在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或服务方面提供了可能,为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帮助营造乡土文化、绿色生产生活行为氛围和绿色意识。
3.农村职业教育是满足农民精神需求、实现乡风文明的内在要求。农村职业教育能够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技能、法律知识和个人修养,培育文明意识和能力,营造环境文明、行为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一体化的乡村社会文化体系。
4.农村职业教育是提升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动力源泉。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典型的增智赋能功能,能够较好地提高乡村人民依法参与基层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5.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民增收、获得生活富裕的关键变量。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帮助其在乡村劳动力市场获得较高工资性收入或提升生产经营及绿色发展能力,继而提高家庭收入,实现生活富裕。农村受教育者可以提升其识别机会、利用机会、改变既定资源配置效率使得产出最大化的能力。
二、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
1.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滞后,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时代需要。首先,在政府层面,一些地方政府治理职业教育的思想和行动仍然存在“普教化”倾向,使得农村职业教育离农化、农村职业教育城镇化态势增强。其次,在学校层面,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缺乏教育家型的领导人才。学校领导者自身缺乏对农村职业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认知和农村职业教育对象的重新审视,加剧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异化。最后,在办学功能层面,办学理念陈旧致使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功能结构性缺陷日益外显。较多农村职业教育学校非但没有及时实现其服务功能多样化和差异化,反而不断挤出原有功能定位而聚焦学历教育,使其服务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效能呈现边际递减趋势。
2.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无法支撑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首先,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单一化。农村职业教育横、纵贯通机制缺失,人才培养的衔接性差和培养过程的开放性低加速了农村职业教育代际跃迁功能弱化的态势,加之农村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农村家庭子女主动选报农村职业教育的概率降低。其次,涉农专业建设不强。当前较多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建设趋向功利化和短期化,缺乏系统谋划、科学论证和及时反馈。最后,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和结构不合理。
3.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碎片化,无法满足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现实需要。首先,政策理念碎片化。在传统城乡二元分割、城市中心的思维模式影响下,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设计体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服务乡村振兴动力不足。其次,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价值碎片化。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价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为“经济建设”价值,重视专业技术、实际能力的提升,凸显“工具理性”。最后,农村职业教育行动体系碎片化。农村职业教育行动主体缺乏有效统整和及时协调,缺乏共商共建共享机制。
4.农村职业教育供需失衡,无法支撑质量兴农的战略需要。一是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供给不足。现行职业教育体系没有基于城乡融合战略思想统筹设计,缺乏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系统规划。二是农村职业教育制度供给不足。如何分类施策、构建适宜的非正规农村职业教育制度,如何因地制宜、建立差异化个性化的农村职业培训制度,如何稳中有进、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等,亟待纾困破解。三是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于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人才供给不足,无法更好地支撑质量兴农战略需要。
三、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1.以农为本,积极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精准满足乡村振兴时代需求。首先,切实推动构建“以农为本”的农村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一方面体现为农村职业教育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度黏合,增强其“为农”价值功能而非“去农化”;另一方面体现为农村职业教育要与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涉农本科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合力发展,建立农村职业教育联合体。其次,有序推进“为农”和“离农”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略,精准设计,分类施策。要更高质量地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为新型城镇化培养多样化劳动力的功能,同时更加有效地突出面向“三农”办学。
2.以生为本,完善和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保障。首先,应积极探索农村职业教育横纵贯通机制,建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闭合系统。其次,大力加强“课程、课堂、教师、教材、基地、产业”等关键环节的再设计。最后,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农学结合等方式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
3.以人为本,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性治理,高质量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需要。首先,在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设计理念上需要实现整合。应构建一套利益引导、利益平衡、利益转移、利益补偿的制度系统,助力农村职业教育自身更好发展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其次,在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价值上需要整合。应重视政策价值选择上的统整化,积极引导实现关注知识技术传授和人文素养塑造、关注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关注自身增量改革与助力社会更好发展、关注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等多元价值有效统一。最后,在农村职业教育行动体系上需要实现整合。继续构建一个协调一致、合作有序、参与有力的农村职业教育行动体系,保障农村不同层级职业教育机构、各类型能工巧匠与农村青年、社会组织、企业行业产业、地方政府等都能行动合作和行动自觉,更好地支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质量兴农的战略需要。
注:1.本文已经发表在《教育与职业》2019年第20期(原文字数:10076)
2.作者简介:石丹淅(1985- ),男,湖北丹江口人,三峡大学,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