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的“隐性规定”:
很多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有哪些?)都有一个“隐性规定”:要求本科及以上单位,不收xx学院的文章。这在无形之间给职院老师的晋升之路加了一道锁。
我们知道国内核心期刊的评定标准,是看期刊文献的引用频次。而期刊为了追逐“核心”的名额,肯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献引用情况。
这样一来,期刊发表论文肯定是优先安排重点院校大牛的文章发布了。
这倒也在情理之内,举个例子:
你打算动笔写论文了,首先你肯定要先在知网上找几篇参考文献,看一看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向。正好你在知网上搜到两篇相关文章,一篇是北大老师写的,一篇是xx职业学院老师的文章,这个时候你只能下载一篇,你会选哪一篇?
显而易见,一般都会选北大的那篇,不为什么,连你自己都会带着有色眼镜、单位歧视去看待学术研究,那么期刊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再说说核心期刊的评选,核心期刊的标准是看文献的引用频次。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都像你一样选择北大的文章,那么,职院老师的文章引用率一定不高,期刊何必冒着被踢出核心的风险去刊载一篇引用频次可能很少的文章呢?
一篇北大的文章=高引用率
一篇职院的文章=低引用率
所以,多登载北大的文章可以提升期刊的权威性,而登载职院的文章就掉价了。
虽然这是一个伪命题,但是很多期刊已经把它当做保命题,要想不被踢出核心,就得这样做。
2017年以前,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这种现象并不明显。18年开始,越来越多杂志社开始限制身份、方向,因为一次次的核心换届,导致多少刊物被踢,一旦被踢,想翻身必定得花费很大代价,所以社里更愿意稳中求稳。
再说,文章质量不重要吗?重要!但是要知道在知网上下载论文,你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论文质量,你看的是作者,看得是题目和摘要。一看题目和摘要,A和B都符合自己的方向,恰好A是北大的文章,不说了,质量高!下载!当你发现A的文章质量不如你想象的好,很少有人愿意再回过头去看B文,更别说引用了。
这就是北大和职院的区别,出身决定一切,单位不同决定了你的文章引用率一定拼不过北大,虽然你的文章质量可能更好。
毕竟,主编才不会用1%的可能去做期刊。
利益至上的年代,我们无法指责期刊发表论文的做法,但是,还要为单位歧视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