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鼓励户外体育,体验身体活动的自然灵性与生命回归
斯坦达尔认为,身体素养有三个基本要素:其一,强调从质上感受运动的体验;其二,鼓励开发每个学生的运动潜力;其三,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而非竞争。学校尽管是塑造身体素养的理想环境,但对身体活动潜力开发和学生校外身体活动的影响有限,身体素养教育需要向校外拓展,户外体育为身体素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方向。挪威一项为期三年的高中户外体育教学试点测试发现,经过户外体育实践的学生更能感知友谊和理解民主,自尊、自信,尊重他人,集体认同感强烈,对未来充满信心。因此,挪威教育部门将户外体育列为体育课程的核心要素。换言之,户外体育非常有利于青少年身体素养的塑造。
户外体育是一种通过远足、探险、生存挑战等活动来挑战学生的身体极限,激发潜能,提高运动、生存等能力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这种自然体验是鲜活快乐的,体验的内容可以是心理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在与自然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体验使用身体的乐趣、身体振奋的感觉,以及身体活动后的放松与宁静。户外体育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身体体验,让身体更灵动,让生命更具自然的精灵之气,获得自然的归属感,更好地涵养身心,促进身心的和谐统一。户外体育可谓生命的“回家之路”,是学生重新发现人类真正家园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自然理解,并能激发出学生积极的环境选择和保护自然的意愿,推动环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在生活中,户外体育经验使学生在进行活动时更懂得协商与反思,产生社会理解与实践,提高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因此,学校体育教育中要鼓励和尝试户外体育教学与实践,促进身体素养的升华发展。
(五)开拓生活体育,推进身体活动的融会贯通与生命和谐
怀特海德强调,身体素养是人类的“生命护照”,伴随生命始终,每个人生都是践行自己独特身体素养的生命之旅。身体素养是基础性和原理性的身体技能,它不仅能够贯通到工作、生活、休闲等身体活动中去,促进身体活动习惯的形成也能够贯通到生命历程中,促进终身体育的形成。2012年,英国启动了青少年体育生活化教育计划,并取得良好效果,青少年体质明显改善,这为青少年的身体素养生活化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行路径。身体素养教育的目的是让身体活动成为青少年的生活习惯,促进其未来的生活幸福。学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社会人,其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处于社会生活中,身体素养教育的生活化实践是学生生活幸福的保障。身体素养的发展是动态的,已经生成的身体素养奠定未来人生阶段身体素养发展的基础,后阶段身体素养是前阶段身体素养的升华和涌现,周而复始,循序渐进,不断促进身体素养的累积生成,奠定青少年将来美好生活的基础。故而,身体素养教育要注重身体活动的生活实践性,体育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引用生活案例,活跃青少年的现实世界。同时,需关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俱乐部体育等相结合,促进青少年更多的运动参与,并将所学的内容迁移到生活中进行实践体验,培养生活运动习惯,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生活幸福,推动生命、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本文原作者简介:
张维凯/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讲师;
李士英/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宏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