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被拒稿的所有原因都在这里
我们可以把SCI论文被拒分为三个部分:
①论文未送审被拒②论文送审后被拒③论文返修后被拒
为什么论文投稿后,编辑没有告知任何原因,没有送审而直接拒稿?很多小伙伴在学术交流群求助,文章投稿后没有送审直接被拒了,关键是编辑没有给出任何原因,这让作者茫然的小眼神不知所措,搞不清楚为啥被拒稿了。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作者首先要自查一个问题,那就是投稿的文章是否符合期刊的收稿范围?就像垃圾分类,废旧电池一定不能投到厨余垃圾分类中(哈哈,勿喷小编很努力地在想例子中),这种情况下编辑一般都是秒拒,意思是“好了,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了,拜拜”。
如果文章内容符合投稿期刊的定位,但是没有符合期刊最基本的格式,缺少主要的内容结构、图表,存在重复率过高等问题,那么文章也会被立马退回,主编是不会让出现以上问题的稿件递到审稿人手中的。
再深入一点,如果文章的摘要没有吸引到主编,研究方法部分缺少相应的对照组,以及不具备可重复性,分析方法不符合统计规范或是行业规范(比如伦理审查),都是有可能未送审就被直接拒稿的。
那么如果你的文章都没有出现上述问题,还是秒拒了,是什么原因呢?
有些杂志的来稿量巨大,尤其是影响因子高一点的杂志,如果你的文章没有让编辑产生“哇喔,这个文章看起来比较interesting”,那么你的文章很可能在编辑手上轻而易举地被毙。即使你的文章质量很高,被拒的可能性也在所难免,《自然》杂志每年的投稿量超过1万篇,很多质量不错的稿件也会被拒。
SCI论文有惊无险通过了编辑初审,小马过河递到审稿人手中,好歹挣扎了一下,还是被拒,为什么?
编辑通常会请两位审稿人来进行外审,很多情况下,两位审稿人的意见不一致,甚至是有意见冲突。这时候编辑要么再找一位审稿人继续审,要么直接做决定拒掉你的文章。悲惨的是,哪怕继续外审,稿件是否录用的决定权还是在编辑手中。
从文章本身来说,外审主要是审核文章内容的专业水平,如果你的文章在科研实验设计方面有问题或者存在缺陷,实验方法的写作不过关,那么你的文章很可能被拒。
当然,大部分审稿专家还是很在意文章的语言的,哪怕你的文章创新性出彩、研究结果也漂亮,但是英文写作差强人意,就可能遭到审稿人的嫌弃。很多审稿人,只要在文章中发现超过三处语法错误,就会直接把稿子打回去:拜托把语言问题解决好了再来!
SCI论文通过了外审,进入了返修,潜心修改数个月,还是难逃被拒,为什么?
首先,文章修改后的质量是否不太好,其次,回复信是否不够完整清晰,或者返修的时间是否过长?如果你的文章不幸中枪了,拒稿也就不意外了。
通常审稿人也会根据文章内容的以下因素考量:
1.语句表意不清2.文章整体的结构性逻辑性欠缺3.段落结构不够合理4.科学内容描述缺乏严谨性。
SCI论文投出去3个月,一直处于初审阶段,正常吗?凉凉了吗?
也是正常的,不同期刊的审稿周期差异很大,一般2-6个月内都是正常的,可以有礼貌地发邮件问一下。
文章被拒后,重新丰富了数据,得到了更可靠的结论,再投同一SCI期刊,可以吗?
当然可以,如果文章确已完善,按照期刊要求或者是审稿人的建议和意见对原文稿大修或者有大的变动,文稿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情况下重投是可以被视为新稿,编辑通常会考虑再次受理。
SCI论文被拒,可不可以写信给编辑争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