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翻译石化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基于工地翻译实践和教学经验总结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工程类大学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的开设对于将来学生从事国际工程实践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但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材的译文以及国际工程标书文件等的翻译中常常出现译文机械、呆板,晦涩难懂、甚至错误,即学者通称的翻译“石化”现象。给大学专业英语教学和国际工程实践活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工程经济效率。本篇土木工程英语论文通过对工地现场翻译实践经验和大学专业英语教学经验的总结,分析了专业英语翻译“石化”的起因。在分析专业英语翻译“石化”原因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翻译石化;起因;教学建议
0 引言
语言学习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最早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在剑桥国际会议上提出的。虽说石化现象的起因以及怎样才算石化学者们至今仍未达成统一的意见,但很多学者认为现代语言石化的含义与selinker1972年最初谈到“中介语石化(interlanguange fossilization)”时所阐述的含义不完全一致。Selinker认为石化是存在于中介语中的一种心理机制,石化是无法解除的,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形式都会石化。现在对语言石化含义的理解偏窄,更多的是指错误形式的石化(转引自陈慧媛1999)。石化现象研究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果,但多半是关注“中介语石化”方面的。近来我国学者开始研究专业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石化现象,如李传芳“EGP 词义石化对ESP词汇学习的负迁移”(2009)。但是,专业英语学科众多,如“商贸专业英语、医学专业英语”等,至今没有全面而系统的专业英语石化研究。
土木工程英语翻译既对我国涉外建设企业非常重要,有对工程类大学土木工程英语教学非常重要。可是笔者在工程实践和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发现: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翻译也经常出现“石化”现象。比如,有人一见到英语单词“if”就立刻把它翻译成“如果…”,殊不知“if”还可以引导让步状语从句,而且通常用省略形式,类似“if necessary/important即使必要/重要…”;还有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经常出现“workability”一词,我们不能把它翻译成“可使用性/可加工性”,而应该翻译成“和易性”。可以想象,如果在国际工程实践中,翻译的错误或不准确会对工程实践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造成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翻译“石化”的一些基本原因,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同行学者的关注,共同为土木工程翻译研究形成体系,为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和大学英语教学尽微薄之力。
1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翻译石化的成因
1.1 熟悉的EGP词义负迁移及学习策略的简易化
Lewis等(1985)说过:“语言是个系统,每个词的词义确定都必须考虑它与其他词的关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语境(context)。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词汇和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词汇就是据此而分成的。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看来根本不存在EGP词汇和ESP词汇之分。由于中国人学习英语时所处的语言环境,一般都是先接触EGP词汇,先入为主的意识造成了学习者没有重视词汇语境(context)的变化,加上学习策略上“简化(simplification)”、不多思量造成石化。 笔者曾以工地现场翻译的身份参加了某国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工地现场了解到,我国某企业在进驻工地现场之前专门请我国某名牌大学英语系教师帮忙翻译了工地现场使用的标书文件。结果,错误百出,造成工地现场技术人员在阅读他们翻译的标书文件时只能猜其中的意思。
例如:“Spoil tips shall be located within the limits shown on the drawings or within the agreed limit of any borrow pit.”
我们的名牌大学英语教师把它翻译成“坏木头将安置在图纸标明的区域内或双方协议的借坑内。”
该句中的“spoil tip”是“弃料场/废料场”的意思;“borrow pit”是“采料场/取料场”; shall在工程合同文件(此处的“标书”就是合同文件)中绝对不是将来的含义,而是表示义务,应该译成“必须”或“应该”。
类似的将工程中使用的“packer灌浆塞”翻译成“打包机”的例子累见不鲜。我们再看看某专业英语教材上的一句译文,
原文:It i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to categorize neatly so great a spectrum of projects.
译文:如果有可能进行分类的话,面对范围如此广泛的建设项目,也还是很难对之加以明确分类的。
把if引导的让步状语当成条件状语显然是受EGP词义石化的影响加上学习策略上的简化(simplification)没有深入研究英语词汇语境的变化而造成翻译错误。
翻译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方法和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翻译在国际工程实践中具有独特地位和实际运用价值。翻译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工程经济效率。由此可见,翻译的准确性无论是对大学英语教学还是国际工程实践都极为重要,应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1.2 机械生硬翻译,不懂得词义引申
广西师大柏敬泽教授在阐述翻译的“意义”时指出,翻译的“意义”从哲学上讲是主体对客体认知和抽象思维的结果,这种认知的结果在翻译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概念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这六种意义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相互补充,需要译者在理解过程中综合考虑,进行立体式思维。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翻译虽说不一定要像文学翻译一样去考虑柏敬泽教授提到的六个方面的意义,至少要考虑“概念意义、语境意义、(工程)文化意义”。例如,我们工地上买了一台“钢筋扫描仪”的设备,说明书中有这门一句话:Place rebar you are to calculate with on the metal-free area.有人把该句译成“把你要计算的钢筋置于无金属区域”。这种翻译就显然只考虑了(calculate)一词的概念意义,而忽视了“语境意义和文化意义”。从工程文化意义上讲,由于(说明书)该部分主要是讲怎么测试该设备的性能,多远的距离或在(地下)多深范围内(该仪器)可以探测到金属物品,所以该句的意思应该翻译为“把你用来测试(设备性能)的钢筋棒置于无任何其它金属的区域”。如果我们单从calculate一次的词典释义来看,怎么也找不出“用来实验”的意思,词典上的解释为“计算、推算;打算、计划;认为、相信;指望、依靠”,可是如果我们查一查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英英词典,我们不难看到有这样一种解释:“intend (an action) to have a particular effect”,英汉词典中的释义毕竟是我们中国的语言学家对英文单词的理解,一方面英语单词有时无法找到确切的汉语与之对应,另一方面,语言学家们也不可能对每个英语单词的引申意义进行解释。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去了解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尽量用英国人的思维去进行思维。
石化现象外因说(陈慧媛,1990)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者学习心理的影响。其影响体现在对目的语不同程度的社会和心理距离。社会心理距离越大,学习者学习的成功性就越小。由于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过多依赖母语对目的语的正迁移,而不能深入理解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而造成了翻译僵化。
1.3 专业知识不懂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发明了“输入假说”理论。输入假说理论强调“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中国有句俗话“隔行如隔山”。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必须以懂得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为前提,这就是很多大学在大三、大四才开设专业英语课的原因。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中有很多工程技术和工程专业术语,例如:workability和易性,tensile strength抗拉强度,yield strength 屈服强度, heat of hydration水化热, prestress预应力, soundness安定性,hydraulic fluid液压油,cylinder气缸”等等。如果汉语工程专业文件就读不懂,如何能把它译成英语?反过来,不懂专业知识又如何能将“工程英语专业文件”译成准确的汉语?即使凭借词典,很多英语单词都是一词多义,取哪种词义?有些专业词汇在词典上无法查找它们的意思,如 “rebar(=reinforcement bar)钢筋棒,penstock压力钢管,tremie水下灌浆导管”等等。Krashen把二语学习中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1。这里的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之间的距离。我们也可以把我们将要翻译的“语料(language material)”在透彻理解的状态定位为i,把达到了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准确翻译状态定为i+ 1。 试想,如果我们对当前的有关工程专业知识语料的理解状态是 -i ,又如何能使翻译达到i+1的状态?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出版的FIDIC合同范本“绿皮书、红皮书、黄皮书和银皮书”(1999版)由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组织专家翻译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其中不少翻译值得斟酌和商榷,如:
原文:“Materials” means things of all kinds (other than Plant) intended to form or forming part of the Permanent Works, including the supply-only materials (if any) to be supplied by the Contractor under the Contract.
(原)译文:“材料”系指拟构成或正构成永久工程一部分的各类物品(生产设备除外),包括根据合同要由承包商供应的只供材料(如果有)。
其中的“只供材料”让人费解,根据笔者的工程实践经验,一些大企业承包商往往是综合性企业。他们除对外承揽工程外,还有自己的工厂、车间,可以自己生产大型工程中所需的某些设备或零部件。因此,笔者认为“the supply-only materials”在这里应理解为承包商自已生产(或提供)的“工地专用材料”。
1.4 不了解专业英语的学科特点
S.D.Krashen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在化,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有其内在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特点,熟悉或精通这些知识体系和学科特点对于翻译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极为重要。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有下列一些显著特点:
a)专业技术术语和专业词汇众多。例如我们在工地上使用的石头的名称就有140余种,但工程术语和词汇多半词义单一,对于学习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有意义、好理解、容易记”。如果不懂专业,翻译时就会出现歧义,造成误解误导;
b)同义词、近义词重叠使用。如:if and to the extent that ;terms and conditions; unless and until; by and between; for and on behalf of; due and payable;mechanisms and methods of load propagation.这种重叠用法在工程理论文件、工程法规和工程合同文件、包括工程技术文件中经常出现,多半成了固定模式。翻译时,不能照字面机械翻译,比如把“by and between”翻译成“由和在…之间”就显得很生硬。我们都知道,在签订合同文件时常常有这样的格式语(或套语)“本合同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单位与某单位之间签订”,译成英文类似“This contract agreement is made by and between Company A and Company B on the first day of February,1989”.在汉语中“在两单位之间签订合同”本身就包含该合同“由他们签订”之意,而在英语合同中必须用by and between,不能省去by 而只用between. 同理,上述其它短语在翻译时都可以取重叠词其中一个意义,if and to the extent that假若/如果 ; terms and conditions合同条件; unless and untill直到/除非;for and on behalf of代表;due and payable应付的;mechanisms and methods of load propagation荷载传播方法;
c)专业和专用词汇。工程标书的专用词汇如“prior to在…以前(不用before);commence开始/开工(不用begin/start); suspend停止(不用stop)等;专业词汇包括:hereto至此, hereby特此, thereof它的, thereon在其上”等,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而地道地写作和翻译工程应用文;
d)工程标书文件中常常夹杂使用拉丁语、古英语,法语词汇。 如pro rate tax rate(拉丁语)比例税率,agent ad litem(拉丁语)委托代理人,inter alia (拉丁语)“尤其,特别,除了别的以外”, hath(古英语) = has, witnesseth(古英语)= witnesses见证,en route to the Site 在途中(法语)。这一特点要求我们的翻译人员知识面一定要相当广泛;
e)工程信件末尾常用“Your earlier reply in this concern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译成汉语即“盼早答复”;
f) 委托书或证明文件中用“know all men by these presents that…”表示“兹证明”,翻译时也可译成“特此为证!”置于正文后;
g)工地施工人员写作的施工方案应译为“Method Statement for…”而不能翻译成“construction plan for…”
h) (合同)协议文件末尾用“in witnesseth whereof”也译成“特此为证!”
上述的e)f)g)h)特点中所列举的短语或句子都不能照字面直译,有的甚至与字面意义相差甚远,如f). 由此可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总结其学科特点;而通晓其学科特点,把专业英语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内化成我们大脑机制的一部分,又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和翻译,避免或减少翻译石化现象。
2 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2.1 教学策略
一是要重视专业英语教学。从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看,普遍存在学时不够,教材不系统甚至有知识性的错误,专业教师欠缺且质量不高。专业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早在2003年我国著名的语法家章振邦教授明确提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关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工程类大学应该增加专业英语课时量,甚至对有志于将来从事工程英语翻译的学生开设兴趣班,开小灶专门辅导。
二是要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由于专业英语的实用性特点,教学时应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尤其是工地实用材料;加强翻译和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适应将来的工程需要。要引导学生研究专业英语的学科特点及其规律性。在学习方法上要提醒学生翻译语料时应考虑语用环境(content)。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采取“不回避(avoidance)、不简化(simplification)、不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要教会学生运用英语词典。工程专业英语翻译除了需要一般的英语词典外还需要专门的英汉建筑工程词典或科技英语词典,因为很多专业词汇在普通英语词典无法查找。尤其是要学会运用英英词典。查词典时不能只查从未见过的生词,见过的记过的熟词处于不同的语境时另有它意,也必须查词典。否则的话,译文信息就会变得机械、呆板,不伦不类、晦涩难懂。
2.2 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队伍现状是,一方面专职的英语教师不懂行业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英语水平又略为欠缺且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又不如专职英语教师。改善的途径:1)高校应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把专职英语教师派往国外国际工程上去参加工程实践,因为工程实践可以强迫教师学习很多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英语翻译方面的知识2)由学校牵头,让专职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结成互学伙伴,(尤其是两个专业的年轻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向对方学习专业知识或英语知识。学校制定奖励制度,对专职英语教师能胜任一门或两门专业课程教学的或专业教师能用英汉双语教学的实行重奖。
2.3 教材选择
教材改革应以实用为主要目标,据此笔者认为1)国际工程标书文件是极好的教材,可以选用几家大型国际工程标书作为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注重选择材料的普遍运用性2)国际知名合同范本如FIDIC合同条件等,以及国际工程运用文,如“英语施工方案,工程信件,工地合同协议,委托书”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材料,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学生将来参加国际工程实践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3 结语
英语学习的“石化”现象严重妨碍了学习的进展。翻译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方法和内容,在国际工程实践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和实际运用价值。专业英语翻译“石化”的起因多而复杂,需要学习者认真总结。研究英语学习和翻译的石化现象最终目的是尽量减少永久石化,变长期石化为暂时石化,最终克服石化现象,达到目的语(target languange)的境界或实现其翻译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Selinker,L.Interlanguage[J].IRAL,1972,(10):209-231。
[2]Selinker,L.Fossilization:What We Think We Know[M],1996.
[3]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1982.
[4] LewisM&HillJ.PracticalTechniquesforLanguageTeaching[M].Hove:LanguageTeachingPublications,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