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写文献回顾
首先,找准“知识圆”的圆心。每个研究议题都有一个属于它的“知识圆”,文献回顾者首先需要定位自己的研究原点,比如,是项目制,还是社会资本,它是文献回顾的坐标原点。文献回顾并不是不加甄别地进行回顾,而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选择的依据就是权衡这篇文献与知识圆心的距离——尽量选择那些与知识圆心较近的核心文献。
其次,以研究问题穿针引线,将文献以条理化的方式组织起来,展现作者的逻辑推演过程。很多文章喜欢堆砌文献,常常通过“XX认为”、“XX说”等将文献罗列出来。这种做法不仅很难达到文献回顾的目标,而且也会给读者造成阅读负担。因为这样做,只是把各个文献蜻蜓点水地提出来,堆在那里,仍然是一堆未加整理的散点,读者不得不自行串接这些零散的文献点,这实际上只是文献提示,而非文献回顾。
回顾,就是review,相当于研究者站在高坡上,告诉坡下那些还没研究的读者,你在坡上看到了什么风景。这时,作者必须告诉读者,自己的研究“视线”何在,否则,如果只有视、没有线,坡下的读者就会听得稀里糊涂,不得要领。这个视线的延展就是作者的研究与观察视角,是文章逻辑推演的思维条理。
第三,要对文献进行精准和恰当的概括。文献回顾不是拍照片,不要本貌呈现未加工的原材料,而要对文献进行二次加工,对文献进行精准且恰当的高度概括。为了要精准和恰当地概括,作者有必要熟识这些文献,核心文献最好反复阅读。未读原文则最好不要草率回顾,否则,很容易对文献进行不恰当的回顾,容易犯低级错误,以讹传讹。
第四,要对文献进行客观评述,指出其学术贡献与研究不足,以此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后续研究,或接力,或反驳,这也正是学术对话点的立身之处。前人之不足,正是后人推进学术的边际贡献点。评述他人研究,要客观公正,不要刻意贬低前人的研究,以便拔高自己的研究。
文献回顾应该怎么写您学会了么?
本文选自《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王雨磊著,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