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锦锐论文网-专业期刊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网站,咨询QQ:2604244082,电话:18810183632张编辑

论文发表

当前您在:主页 > 论文范文 > 古典儒家思想与现代德育建设之联系研究
  
古典儒家思想与现代德育建设之联系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热度:

  德育教育论文-古典儒家思想与现代德育建设之联系研究编者按:这篇德育教育论文:“古典儒家思想与现代德育建设之联系研究”,基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立足古典儒家思想的精髓展开研究,结合现代德育建设需求和特点,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对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古典儒家思想与现代德育建设之联系研究

  摘要: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教育之关系研究,一直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传统文化所具备的非物质遗传性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基因,它通过传承不同的思想来传达民族智慧和力量,儒家思想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意识形态。基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也可以视为古典儒家思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德育教育价值的探索。本文中笔者立足古典儒家思想的精髓展开研究,结合现代德育建设需求和特点,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对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德育教育,德育建设,传统文化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建设应该“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道德价值功能”,同时,“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它既强调个人道德,强调个人道德与自然、国家、社会、他人的和谐关系。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的,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是滋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源泉。

  根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的相关要求,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即从学校入手、从学生抓起,满足德育和智育的兼顾。一方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立足“德才兼备”人才培养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规划中,使其贯穿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另一方面,不断挖掘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资源,结合青少年生理、心理成长规律,创新学校德育课程理论、内容和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德育教育机制的融合。

  一、古典儒家思想对现代德育的借鉴价值

  “儒家文化”是以儒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化意识形态,广义上说,它指的是儒家思想观点以及在其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总和。狭义的儒家文化则是儒学思想构建的文化道德体系,在实践中以德育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思想道德为主要内容,教育工作立足个人道德与社会关系展开。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实际上形成了两种不同功能的德育形态,笔者将其简单地划分为“古典儒家思想”和“封建儒家思想”,前者侧重仁道坚守和品德追求,而后者侧重权力意识和民心教化,是一种融入封建制度化、具备统治工具性的德育思想。古典儒家思想是一种较为纯粹的精神道德教育意识,在提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符合现代德育教育目标。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较为通俗的解释是“爱人”,它既体现出儒家思想在德育中的人文关怀,同时也树立了道德培养的目标。孔子“立仁”而孟子“推仁”,将“仁”的范围涉及到亲民、爱民和仁政的社会行政领域,较早地确立了“以德治国”的朴素思想。相应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体系中,也提出了德育的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

  第二,符合现代德育教育内容。事实上,具备德育思想的治学之道在传统文化领域还有很多,儒家思想之所以脱颖而出,与其德育内容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它不仅重视道德实践,并且树立了道德标准,同时满足德育过程中定量和定性的需求。相应地,现代学校德育建设工作过分强调道德标准灌输,导致成果不佳、效率较低。

  第三,符合现代德育教育方法。儒家思想也是重要的教育理论思想,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循循善诱”等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依然有很重要的理论地位。结合内涵与教育方法统一分析,有以下借鉴:(1)设定德育验证标准。现代学校教育在智育方面侧重考核,相应地,在德育方面也要让学生树立目标。《论语》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种标准相对夸张,但强调了德育成果评价的重要性;(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教育既要强调知识、技巧、能力,也要关注品德、品质,学生德育建设不能仅仅纸上谈兵,还要脚踏实地开展道德实践,做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和“言行一致”;(3)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古典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和谐,现代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充分借鉴儒家思想德育内容“理论——实践——评价”的有机整体性。

  二、古典儒家思想内涵在现代德育的映射

  在历史演变和社会推进过程中,古典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德育内涵并没有发生质变,而是在不同时期被赋予更鲜明的特色,通过溯根求源不难发现古典儒家思想内涵在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的“映射”效应。

  第一,爱国主义。爱国情怀是衡量个体道德水平的最低标准,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即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内容,“杀生成仁”是对为国家、民族、理想而勇于献身的一种肯定和褒扬,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独立、富强、民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更体现了对爱国主义这一道德准则的至高推崇。此外,儒家经典著作中有大量关于爱国主义的德育资源,为现代学校德育建设奠定基础,采取多元化的德育形式如影视欣赏、文学赏析、讲座讲解等,能有效地传达古典儒家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化思想。

  第二,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在艰苦卓越的抗战时期,还是在自力更生的新中国建立时期,“艰苦奋斗”都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工作作风,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价值,同时也凸显个人道德观念中的责任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期间经济新常态表现出的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社会矛盾增加等问题,预示着“任重道远”的宏观任务,是典型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状态。

  第三,和谐统一。“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形态,“和谐社会”也是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努力追求的建设目标,其基本要求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方位”和谐,包括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他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统一”的古典儒家思想从德育角度提供了可行方案,可以广泛地应用在自我完善、人际关系、社会稳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层面。

  第四,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教育工作基本原则,尤其在德育层面,人既是思想道德的影响主体,也是德育成果的实践主体。同时,“以人为本”也是古典儒家思想的中心理论,“天生万物、以人为贵”,儒家学说认为,天地万物的价值之所以能够体现,正是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强调人的“本我价值”,也就是说,在现代德育建设工作中,要重视被教育对象,而不是德育形式、内容和方法。德育论文网锦锐论文网提示您关注标题三

  三、古典儒家思想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

  现代德育建设开展立足于现代学校教育机制,它较多地借鉴了西方教育思维和理念。对比可知,西方文化中侧重认知与智慧的关联,利用定理、概念、逻辑等内容解释客观规律,因此伦理道德体系建设是外在的、理性的、客观的,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意象性的,强调自我修养和体悟结合;古典儒家思想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存在于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整体架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前,社会层面的教育组织形式以私塾为代表,儒家经典教材是主要教育内容,延续了文学社会教育功能,基于儒家思想的德育教育体系就相对完善。近代以来现代学校组织形式的出现,导致自然科学占据主导地位,德育内容被大幅度简化、压缩,德育教育体系也变得不完整,客观上造成现代德育建设的整体框架缺失。本质上,德育是针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道德、认知等方面的影响活动,基于德育主体的需要,对德育资源的划分是十分明确的,如“爱国主义”、“诚实信用”等,古典儒家思想所构建的完整框架,必然会通过现代学校德育不断地导入资源实现重建。

  第二,部分强调。儒家思想观点在现代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不可或缺性,但也存在分歧:其一,基于社会广泛的道德认知。在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的过程中,许多优良道德品质通过口口相传、代代继承,形成一定的社会风气,并且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促进作用,社会变迁并不影响它的有效性传播。其二,基于社会现阶段性需求。如抗战时期的“杀身成仁”,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等。总体上说,对于古典儒家思想的部分强调,可分为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差异,并在发展中不断地创新。

  第三,根源文化。前文中已阐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稳固性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延续,任何一个朝代变迁都未能改变优秀的思想道德基因,反而被中华文明所同化。这也充分证明了古典儒家思想的价值,因此现代学校德育建设工作也要遵循“根源文化”的原则,并将其转化为强大的“软实力”;而现代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常采用“碎片化”的儒家思想资源,这本质上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一种不理性“肢解”。

  四、古典儒家思想对现代德育建设的启示

  第一,立足自身、由己达人。基于学校环境分析,现代德育教育中存在明显的方法误区:一方面强调道德思想灌输,即筛选符合社会宏观价值取向的要素而忽视了理论整体性,另一方面是割断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儒家思想中强调“内省自我”为主,“兼济天下”为责,个体必须先立足本身才能实现对他人的影响,正确的德育建设进程为“先个人、后他人、再社会、终自然”;逐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思想境界,进而形成“身、家、国、天下”循序渐进模式。因此,现代学校德育建设中,先要德育对象“三省吾身”,实现自我境界的提升,随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满足于其他个体的和谐关系,此后要做到“泛爱众而亲仁”,在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中展示德育价值,最后才要求“天人合一”。

  第二,立足一处、着眼统一。结合层次论分析,“小众化”道德应该服从“大众化”道德。例如个人道德要与家庭道德保持一致,而家庭道德要与社会道德保持一致。例如“老吾老”与“幼吾幼”就是着眼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统一,现代学校德育教育中经常忽视这三者的伦理关系,即个人作为家庭的基本因子、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学生被过多地灌输与自身联系不太紧密的思想道德内容(即强调社会公德),而对于“负载于路”的蹒跚老者毫无恻隐之情,这本质上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种理解偏差和理论断层。但是,这种分层并不是简单的“服从”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即立足个体所处环境,实现道德层面的价值统一。现代学校德育教育开展中忽视了基础因子的重要性,开头就强调“高层次”即“社会道德”,在学生缺乏资源基础的情况下很难形成优良品德。

  第三,立足理论、格物致知。现代学校体制下展开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采取某一领域内容的集中构建模式,如文化课中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在学科理论基础上重新建设“范围体系”,以满足学生理解能力和教师讲解为宜。相应地,道德体系具有不可分割、撕裂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思路。根据儒家思想的特征,以个体为出发点,先一步形成自我道德体系,即狭隘的“唯我”境界,再着眼于社会道德体系,形成“无我”的精神境界,强调个人品德努力方向的“宏观性”,以探寻大千世界终极规律为目的——即“格物致知”;而当前学校教育背景下,学生往往陷入考试、排名、升学等狭隘的思维空间,丧失了热血、激情、责任和使命感。例如,儒家思想中提出“礼不明,信不诚”,可以很好地对应当前社会的信仰丧失、诚信危机等问题。

  第四,立足校园、影响社会。道德没有高低之分,价值却又层次之别,价值根植于不同层次社会环境中,由此反作用于道德形成不同的衡量标准,如国家道德、民间道德、公众道德、公民道德等,学校教育应该将这些内容统一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完整的德育借鉴体系。正如儒家思想中提出的“能近取譬”的思想,让学生在尚未踏入社会之前,就能够将多种道德价值取向了然于胸。简单地说,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活动开展,不能过分地强调“纯粹、高尚”等成分,还需要反应市井文化、乡民情怀的“世俗道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保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如孝道文化、恭顺文化等。

  更多职称论文发表请立即咨询德育论文网锦锐论文网:

  QQ:2604244082张老师

  电话:010-52898037

  手机:18810183632

上一篇:以视频为主的多模式健康教育执行单在骨肿瘤手 下一篇:论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教师的社会担当——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