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系统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大部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出发,着眼于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全局,对教育系统加强制度建设和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征程,作出一系列新的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教育新部署的宏观形势和政策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论断,擘画了开启202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版宏伟蓝图,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大以来,继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提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内容建议、就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全方位部署,进一步筑牢加强制度建设和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法治与组织基础之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会文件的重要说明中深刻指出,《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决定》在民生保障制度等部分,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形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明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定位和重要论述,《决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相应地,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按照《决定》关于教育系统加强制度建设和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新部署,各级党委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将沿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方向,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方面通力合作,在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进程中,重点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相关制度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同时,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创新公共教育服务提供方式,激发社会各方积极性、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教育事业的有效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与学习需求,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教育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重点要求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教育,将重大教育决策层级上移,从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到组建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导向,统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面向决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总体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全面阐述党的十九大的战略决策意图,提出非常重要的指导意见。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办、国办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细化贯彻落实步骤。现在,《决定》站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教育系统加强制度建设和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出三个方面重点要求。
第一,《决定》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主旨,定位于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全局,核心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决定》立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宏伟蓝图,对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标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长期战略,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系列重要论述,重申并强调了党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高度连贯性和与时俱进。《决定》在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部分,特别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要求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决定》还明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这些新部署都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教育系统的重要历史使命,今后在加强立德树人相关制度机制建设上,需要教育系统秉持守正创新理念,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的进展,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第二,《决定》就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具有极其重要的政策导向作用。根据党中央确定的教育制度建设的重点要求,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把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关键环节,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既定方向,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二是在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方面,依法确定政府、学校(幼儿园所)、社会等各方面的权责,继续安排公共财政资金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支持,进一步夯实教育制度体系基石。三是首次明确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的重大任务,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在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继续教育灵活多样等方面,打造各方资源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联盟及协作共同体,切实提高质量效益,增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四是更加强调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并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形成凝聚社会各界合力的有效机制,重视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在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方面,探索建立健全“立交桥”的有效运行模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从而逐步搭建起符合基本国情的、有利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第三,《决定》在部署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关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对教育系统提出多方位更高的要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教育系统不仅担负为各行各业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任务,而且在科研开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制度建设上也有很多服务贡献点。在经济制度建设领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教育系统需要融入其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等学校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法治制度建设领域,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离不开大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全面参与。在文化制度建设领域,面向全体人民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各级各类学校已经成为重要阵地。在社会、生态文明等制度建设领域,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等等,也都迫切需要教育系统与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广泛协作。
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继续落实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和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会闭幕后不久,教育部党组发出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深刻把握全会的重大意义和核心要义,认真做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全会精神落实。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恢宏篇章中,教育系统必将以“奋进之笔”奉献出让亿万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新篇。